好得很程序员自学网

<tfoot draggable='sEl'></tfoot>

关于<!DOCTYPEhtml>的学习_html/css_WEB-ITnose

  DOCTYPE是对Document type的缩写,说明用XHTML或者HTML是什么版本的。必须出现在 标签的前面,不需要关闭标签。

   声明不是标签,它指示Web浏览器关于页面使用哪个HTML版本编写的,请始终向HTML文档添加 声明,这样浏览器才能获知文档类型,最终如何显示你的Web文档。所以,要想制作符合W3C标准的页面,DOCTYPE声明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缺少HTML Doctype造成的样式问题

  当使用XHTML标准开发的网页,第一行就是:

1   

  这是xhtml的W3C标准。

  DOCTYPE指定了HTML文档遵循的文档类型定义(DTD),声明的写法遵循一定的规则,指出阅读程序用什么规则集解释文档中的标记。

规则样式:

  语法:

      HTML   顶级元素  可用性  “注册//组织//类型//标签//定义// 语言” "URL"

  可能值:

顶级元素:指定的DTD中声明的顶级元素类型,这与声明的SGML文档类型相对应。默认是:HTML 可用性: 指定正式公开标示符(FPI)是可访问的对象还是系统资源。默认是:PUBLIC,可公开访问的对象。SYSTEM 系统资源,如本地文件或 URL。 注册: 指定组织是否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SO)。 + 默认。组织名称已注册。 组织名称未注册:IETF和W3C不是注册的ISO组织。 组织: 指定表明负责由!DOCTYPE声明引用的DTD的创建和维护的团队或组织名称。 类型: 指定公开文本类,即所引用的对象类型。默认:DTD。 标签: 指定公开文本描述,对所引用的公开文本唯一描述性名称。可附带版本号。默认:HTML 定义: 指定文档类型定义。Frameset框架集文档。Strict排除所有W3C专家希望逐步淘汰的代表性属性和元素。Transition包含排除Frameset元素的全部内容。 语言:指定公开文本语言,即创建所引用对象的自然语言编码系统。默认:EN. URL: 指定所引用对象的位置。

(转自:http://HdhCmsTestcnblogs测试数据/tomatoxml/p/3585741.html)

  DTD(例子中的:xhtml1-transitional.dtd)即文档类型定义,包含文档的规划,浏览器根据定义的DTD来解释页面的标示,然后展现出来。

  xhtml1.0提供三种DTD声明可供选择:

Transitional: 包含所有HTML元素和属性,包含展示性和弃用的元素,不允许使用框架集(Framesets),必须以正确的格式来编写XML。

  

Strict: 包含所有HTML元素和属性,但是不包含展示性和弃用的元素(比如:font),不允许使用框架集(Framesets),必须以正确的格式来编写XML。

  

Frameset: 等同于XHTML 1.0 Transitional, 但是允许包含框架集内容。

  

  相比xhtml的三种DTD声明和HTML 4.01的三种声明,HTML5 中只有一种 声明:

  

  HTML4.01中, 声明引用DTD,因为HTML4.01是基于SGML,DTD规定了标记语言的规划,这样浏览器才能正确显示内容,HTML5不是基于SGML的,所以不需要引用DTD。

解释下关于XHTML1.0,HTML 4.0和HMTL5:

  XHTML 1.0 是对HTML 4.0按照XML标准要求的改造,是XML风格化的HTML4.01,而HTML5是下一代HTML,用来取代HTML 4.01。W3C 原本确实计划用 XHTML 系列替代 HTML 4.01,但 XHTML 系列实际上只活到了 1.1(1.1 和夭折的 1.2 已经体现出过分 XML 的迹象,而 W3C 的理想其实在疯狂的 XHTML 2 身上,当然,它没能诞生),还没脱离 HTML 4.01 的阴影就死了。还没等 XHTML 兴起,它的地位就被 HTML5 取代了。(摘自http://HdhCmsTestzhihu测试数据/question/20258628)

  在DOCTYPE声明后面的是一个XHTML的命名空间(namespace):

  

  当需要使用符合XML规范的XHTML文档,则应该在 标签中使用xmlns属性。

检查工具 :需要检查自己的页面是否符合在DOCTYPE中声明的标准,可以使用W3C提供的验证工具:http://validator.w3.org/

查看更多关于关于<!DOCTYPEhtml>的学习_html/css_WEB-ITnose的详细内容...

  阅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