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站长朋友们都不太清楚dubbophp客户端,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整理dubbophp客户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1、 微服务跨语言调用(摘选) 2、 dubbo是客户端服务发现还是服务端 3、 dubbo跨语言的研究(c++) 4、 使用spring boot构建的客户端项目wolf调用dubbo服务 微服务跨语言调用(摘选)微服务架构已成为目前互联网架构的趋势,关于微服务的讨论,几乎占据了各种技术大会的绝大多数版面。国内使用最多的服务治理框架非阿里开源的 dubbo 莫属,千米网也选择了 dubbo 作为微服务治理框架。另一方面,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千米的开发语言是多样的,大多数后端业务由 java 支撑,而每个业务线有各自开发语言的选择权,便出现了 nodejs,python,go 多语言调用的问题。
跨语言调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技术活,目前业界经常被提及的解决方案有如下几种,不妨拿出来老生常谈一番:
当我们再聊跨语言调用时我们在聊什么?纵观上述几个较为通用,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得出结论:解决跨语言调用的思路无非是两种:
如果一个新型的团队面临技术选型,我认为上述的方案都可以纳入参考,可考虑到遗留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旧系统的迁移成本
这也关键的选型因素。我们做出的第一个尝试,便是在 RPC 协议上下功夫。
通用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springmvc的美好时代
springmvc
springmvc
在没有实现真正的跨语言调用之前,想要实现“跨语言”大多数方案是使用 http 协议做一层转换,最常见的手段莫过于借助 springmvc 提供的 controller/restController,间接调用 dubbo provider。这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显而易见
通用协议的支持
事实上,大多数服务治理框架都支持多种协议,dubbo 框架除默认的 dubbo 协议之外,还有当当网扩展的 rest协议和千米网扩展的 json-rpc 协议可供选择。这两者都是通用的跨语言协议。
rest 协议为满足 JAX-RS 2.0 标准规范,在开发过程中引入了 @Path,@POST,@GET 等注解,习惯于编写传统 rpc 接口的人可能不太习惯 rest 风格的 rpc 接口。一方面这样会影响开发体验,另一方面,独树一帜的接口风格使得它与其他协议不太兼容,旧接口的共生和迁移都无法实现。如果没有遗留系统,rest 协议无疑是跨语言方案最简易的实现,绝大多数语言支持 rest 协议。
和 rest 协议类似,json-rpc 的实现也是文本序列化http 协议。dubbox 在 restful 接口上已经做出了尝试,但是 rest 架构和 dubbo 原有的 rpc 架构是有区别的,rest 架构需要对资源(Resources)进行定义, 需要用到 http 协议的基本操作 GET、POST、PUT、DELETE。在我们看来,restful 更合适互联网系统之间的调用,而 rpc 更适合一个系统内的调用。使用 json-rpc 协议使得旧接口得以兼顾,开发习惯仍旧保留,同时获得了跨语言的能力。
千米网在早期实践中采用了 json-rpc 作为 dubbo 的跨语言协议实现,并开源了基于 json-rpc 协议下的 python 客户端 dubbo-client-py 和 node 客户端 dubbo-node-client,使用 python 和 nodejs 的小伙伴可以借助于它们直接调用 dubbo-provider-java 提供的 rpc 服务。系统中大多数 java 服务之间的互相调用还是以 dubbo 协议为主,考虑到新旧协议的适配,在不影响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我们配置了双协议。
dubbo 协议主要支持 java 间的相互调用,适配老接口;json-rpc 协议主要支持异构语言的调用。
定制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微服务框架所谓的协议(protocol)可以简单理解为:报文格式和序列化方案。服务治理框架一般都提供了众多的协议配置项供使用者选择,除去上述两种通用协议,还存在一些定制化的协议,如 dubbo 框架的默认协议:dubbo 协议以及 motan 框架提供的跨语言协议:motan2。
motan2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motan2
motan2
motan2 协议被设计用来满足跨语言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细节中—MetaData 和 motan-go。在最初的 motan 协议中,协议报文仅由 Header+Body 组成,这样导致 path,param,group 等存储在 Body 中的数据需要反序列得到,这对异构语言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所以在 motan2 中修改了协议的组成;weibo 开源了 motan-go ,motan-php ,motan-openresty ,并借助于 motan-go 充当了 agent 这一翻译官的角色,使用 simple 序列化方案来序列化协议报文的 Body 部分(simple 序列化是一种较弱的序列化方案)。
agent
agent
仔细揣摩下可以发现这么做和双协议的配置区别并不是大,只不过这里的 agent 是隐式存在的,与主服务共生。明显的区别在于 agent 方案中异构语言并不直接交互。
dubbo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dubbo 协议设计之初只考虑到了常规的 rpc 调用场景,它并不是为跨语言而设计,但跨语言支持从来不是只有支持、不支持两种选择,而是要按难易程度来划分。是的,dubbo 协议的跨语言调用可能并不好做,但并非无法实现。千米网便实现了这一点,nodejs 构建的前端业务是异构语言的主战场,最终实现了 dubbo2.js,打通了 nodejs 和原生 dubbo 协议。作为本文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下我们使用 dubbo2.js 干了什么事。
Dubbo协议报文格式
dubbo协议
dubbo协议
dubbo协议报文消息头详解:
magic:类似java字节码文件里的魔数,用来判断是不是 dubbo 协议的数据包。魔数是常量 0xdabb
flag:标志位, 一共8个地址位。低四位用来表示消息体数据用的序列化工具的类型(默认 hessian),高四位中,第一位为 1 表示是 request 请求,第二位为 1 表示双向传输(即有返回 response),第三位为 1 表示是心跳 ping 事件。
status:状态位, 设置请求响应状态,dubbo 定义了一些响应的类型。具体类型见com.alibaba.dubbo.remoting.exchange.Response
invoke id:消息 id, long 类型。每一个请求的唯一识别 id(由于采用异步通讯的方式,用来把请求 request 和返回的 response 对应上)
body length:消息体 body 长度, int 类型,即记录 Body Content 有多少个字节
body content:请求参数,响应参数的抽象序列化之后存储于此。
协议报文最终都会变成字节,使用 tcp 传输,任何语言只要支持网络模块,有类似 Socket 之类的封装,那么通信就不成问题。那,跨语言难在哪儿?以其他语言调用 java 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
ps:dubbo 协议通讯demo( )
dubbo是客户端服务发现还是服务端关于dubbo的使用场景,这个要从系统的演变开始将起,既然dubbo的使用很多是在电商系统中,那么就从电商系统的演变开始讲起。一个简单的电商网站说起,它可能包含如下的几个模块和功能,如首页、detail页、list页、下单页、支付页以及后台管理等页面和功能。单一的系统架构,使得在开发过程中,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加使得维护起来越来越难以维护。于是就产生了垂直应用架构,垂直应用架构解决了单一应用架构所面临的扩容问题,流量能够分散到各个子系统当中,且系统的体积可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人员之间协同以及维护的成本,提升了开发效率。但是在垂直架构中相同逻辑代码需要不断的复制,不能复用。所以分布式系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公共的逻辑业务提取出来形成服务,对外提供。这样对于维护和升级都只需要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系统去维护,也可以让前端业务系统与底层数据访问分离,团队分工更为明确。分布式系统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包括服务框架、消息中间件、数据访问中间件、配置中心、分布式缓存系统、持久化存储(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搜索引擎、CDN网络、负载均衡系统、运维自动化系统、硬件虚拟化及镜像管理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日志收集系统、监控系统、离线计算、实时计算、数据仓库等等。随着服务化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越来越多,服务之间的调用和依赖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诞生了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SOA),也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技术,如对服务提供、服务调用、连接处理、通信协议、序列化方式、服务发现、服务路由、日志输出等行为进行封装的服务框架。就这样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治理框架就出现了,dubbo也就这样产生了。dubbo在整个分布式系统的架构中,按照分层的架构来架构,使得各个层级之间最大限度的松耦合.
dubbo跨语言的研究(c++)目前来看jni反而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
c++的服务端使用jni对服务进行包装,通过服务总线(dubbo)发布服务,最终打包成一个jar包,启动服务。
c++客户端也使用jni方式通过服务总线(dubbo)调用服务。
我简单研究了githup中的dubbo-python、dubbo-node-client、dubbo-php-client。
基本都是这样做的:
问题,这些各个语言的dubbo库,都只是客户端的,对于服务端没有支持。
使用spring boot构建的客户端项目wolf调用dubbo服务lion:dubbo服务的提供方,即服务端
项目地址:
wolf:dubbo服务的调用方,即客户端
项目地址:
wolf项目也是基于spring boot搭建的,结构和lion类似,下面我主要说下,对dubbo服务的调用,作为客户端这一侧,要做哪些配置。
1、在wolf-rpc模块依赖服务端的一些接口jar包,主要是lion-domain和lion-export
2、在wolf-rpc中增加dubbo调用侧的一些配置spring-dubbo.xml,spring-goods-consumer.xml
其中spring-dubbo.xml文件中主要放置的是对注册中心的一些参数配置,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 " xmlns:xsi=" " xmlns:dubbo=" "
xsi:schemaLocation="
">
<dubbo:application name="${server.name}"/>
<dubbo:protocol name="dubbo" port="${dubbo.port}" />
<dubbo:provider timeout="3000" threadpool="fixed" threads="1000" accepts="1000" />
<dubbo:registry id="registry" protocol="zookeeper" address="${zookeeper.address}" />
</beans>
spring-goods-consumer.xml中主要是对远端提供侧服务的配置,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 "
xmlns:xsi=" " xmlns:dubbo=" "
xsi:schemaLocation="
">
<dubbo:reference id="helloService" interface="org.lion.export.HelloService" version="${dubbo.version}" timeout="${dubbo.timeout}"/>
</beans>
3、在service层使用这个helloService
@Service("itemService")
public class ItemServiceImpl implements ItemService{
@Resource
private ItemDraftMapper itemDraftMapper;
使用@Resource注入该远端服务(实际上此时注入的是远端服务的一个代理类)
4、增加测试controller
@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dubbo")
public class DubboTestController {
@Resource
private ItemService itemService;
}
5、修改wolf项目端口为8082,启动项目后测试
6、看看duboo-admin上,客户端是否注入
下图可以看到客户端项目wolf已经可以看到了。
关于dubbophp客户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本篇文章是否对您有帮助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此类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我们会不定期更新哦。
查看更多关于dubbophp客户端 dubbo client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