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得很程序员自学网

<tfoot draggable='sEl'></tfoot>

你应该知道的数据中心“新门道”

由于云计算的出现,数据中心在加速裂变。根据地域不同、承载的业务不同等,数据中心的形态以及用户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建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差别,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IT驱动OT,并实现IT与OT的深度融合,从而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得更快也更稳。
 
三分天下与三足鼎力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刚性需求,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需求的带动下,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快速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认可,混合云与多云将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式数据中心与混合IT架构成了数据中心市场的[暴风眼]。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数据中心无非就是装满了机柜和IT设备的机房。现在,人们更愿意从业务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数据中心的功用和发展。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形态来划分,大致可以划分成三类:云数据中心、区域边缘中心、本地边缘节点。
 
具体来看,云数据中心通常是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比如电信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等投资建立的,位于各种资源的富集地,且规模超大,是云计算、云存储和云交换的中心,以对外提供中立的云服务为主。多个云数据中心组成的集群,形成一张巨大的服务网络,可以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跨越国家对外提供数据中心资源服务。

由于自身规模和对外服务的特性,云数据中心对运营效率、能耗的控制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高弹性,且方便部署和管理。随着云计算应用的逐步普及,以及云服务商之间商业竞争的需要,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速,有的用户甚至提出要在45天内完成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并投入运营。
 
这里所说的区域边缘中心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数据中心类似,其建设要求十分明确,追求的是安全、稳定、高可用性,以及管理和运维的简化。近些年来,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已逐步形成规模,并且越来越规范和标准化。
 
随着5G、边缘计算等的逐步兴起,本地边缘节点有[大爆发]的趋势。如今,我们正朝着万物互联的时代迈进,数据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智能无所不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不是产生于那些集中式的大型数据中心,而是分散在多个地方的小型数据中心或者基站,甚至终端设备上。一个通信基站可能就是一个数据中心,一个表面上看不到有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无人零售小店也可能是一个数据中心。分布广泛、现场无人值守和管理,甚至可能身处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这样的边缘节点会越来越多,且形态各异,但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产生、处理和智能分析的载体。基于上述特征,边缘节点首先要保证资产的物理安全,同时还要确保快速部署和标准化,以及管理的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类数据中心并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相互协作、互通有无,有些数据需要传递至云数据中心集中进行处理,有些数据则可以就近在边缘节点进行存储和分析。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角度,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可以覆盖这三类数据中心,并基于开放协作、互联互通的EcoStruxure数字化平台提供统一化的管理。云的架构、集成的解决方案和生态系统,这是施耐德电气实现数据中心现代化的三大利器。
 
迎接边缘计算的爆发
 
如今,5G商用化的进程比预想中更快,这对于边缘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利好。边缘计算的兴起并不会削弱云计算,相反两者更多的是协同和互补。我们都知道, 章鱼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和八条灵活的触角。云计算就像是章鱼的脑袋,而边缘计算就像是章鱼的触角,云边协同才是正路。Gartner预测,到2025年,75%的数据将存储在边缘。边缘计算不仅需要超高的可靠性、移动带宽,以及更低的延迟,还要有海量的网络连接。5G与物联网的成熟将加速边缘计算应用的普及。
 
基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施耐德电气将边缘计算的应用划分成以下三类:工业场景下的边缘计算(油气、治金、制造业等)、商业场景下的边缘计算(零售、医疗、金融等)、电信行业场景下的边缘计算(通信、基站、5G等)。施耐德电气拥有适用于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并且携手合作伙伴在制造、零售、物流等应用场景中成功部署了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建立相互协作的生态系统,部署基于云的管理工具,通过分析和AI向科技要[人力],这是施耐德电气推动边缘计算要做好的三件事。
 
UPS 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技术的演进来看,UPS行业一向比较稳定,似乎缺少革命性的变化。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2019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业务部首席技术顾问石葆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近几年UPS在可用性、灵活性、适应性以及整体拥有成本等方面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查看更多关于你应该知道的数据中心“新门道”的详细内容...

  阅读:43次